高氏文化 纪实文学

春秋“高子戈”出土纪实

时间:2012-6-10 14:34:49  作者:庶值  来源:高傒文化园  查看:423  评论:0

   

沿着齐国故都临淄城北行20华里,有个古老的村庄人称“白兔丘”。据白兔丘村村碑载:“白兔丘”周代立村,因齐国上卿高傒墓坐落于此而得名。

高傒,号白兔,谥号敬仲,世称高子。高傒乃周天子册封的“监齐上卿”,在春秋时期齐桓公时代高傒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他不仅地位显赫,且在齐国德高望重,据《史记·姜太公世家》载:“傒与国氏,实为内主,握有实权,平时管理着国都(临淄)的5个士乡,战时统领着齐国三分之一的军队。三军中有中军之鼓,高子之鼓,国子之鼓”。可见高傒是春秋时期齐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高傒逝后,丧葬隆崇,驻有大批的卫士护卫着他的墓冢。这些卫士们带家眷定居于大墓以北,世代沿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村落——白兔丘村。当今在临淄博物馆内所展示的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时期青铜兵器“高子戈”就出土于此地。我就是当年发现和出土“高子戈”之人中的其一。

19701月的一天早上,记得那天是腊月二十四,正是学校放了寒假的第一天。我和高洪俊、崔庆明同学三人一大早就凑到一起,散步到了离村庄以东只有几十米远的淄河边去玩耍。时值腊月,河面早已结了冰,冰面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闪现着银亮的光,景色十分迷人。我们同学三人好奇的沿河崖堤坡而下,意在向河床冰面奔去。当我们顺着河边走了几十米远的时侯,我被脚下一点很是稀奇的小物件吸引住了,一个形状似“小贝壳”的物件很是好看又好奇。然而,从小就在淄河边上长大的我们同学三人,却认为这“小贝壳”决不是淄河里的产物。那小贝壳好像是实芯的,把它拿在手上还有一定的重量,用它在砖面上划去能划出象化石般的白迹。好奇的我又在小物件四周寻找着什么,不时眼前崖壁上的异常土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马上意识到小贝壳的来源应该就在这崖壁上,我便起身向崖壁奔去,果真似乎看到在半壁上有个似露非露像个坛子的东西。这时我招呼他们二位即刻攀上崖壁观看,的确是一个残缺不全的“土陶罐”,而且陶罐还被几经风化的崖土包裹着一大部分。露在崖壁以外的陶罐已是风化严重且有明显残缺不全的现象,从破损处看到还有不少的小贝壳在里面。我深信我手中的这枚小贝壳也绝对是从这土陶罐中滚落下去的。

这时我们找来树枝、瓦片等用力的把土陶罐挖了出来。由于陶罐很不坚固,随着崖土的断裂早已碎成了几大片,罐子里的小贝壳也随着挖掘时的崖土散落了下来。此时我们三人还有些不甘心,在陶罐四周相继寻找着什么。突然,一件看似不大的青色土块引起了我的注意,用树枝掘出青色土块去掉外边的表土,看到的是一个连体的铜环,连体铜环一头是大环,一头是小环。大环直径在5厘米左右,小环直径在3厘米左右,两环之间有约45厘米连接体成“○―○”型相接。随后在我们三人的合力挖掘下又掘出了6节类似的铜环,其中:有一节铜环的大环还套在一段骨头上。这时我们三人几乎同时都意识到这里可能是一个死人的坑穴,不由的使大家有些毛骨悚然的感觉,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十五六岁的孩子啊!在这死人的坑穴旁感到恐惧和害怕也很是自然的。我们定了定神,稍作休息,但好奇心和贪婪捡铜卖铜的诱惑心终于驱使我们又继续挖掘了下去。没成想不到一顿饭的时候又挖出了9件青铜物件,其中有一把没有剑鞘的青铜剑被我们七手八脚的从剑柄根部给弄断了。后来在我们回家吃饭的时候,被一个比我们小的孩子用镐头把宝剑的剑柄刨了去。在我们挖掘的那些青铜器中还有一件完整的器物,因为我们常从连环画上看到过一种叫“戟”的兵器,虽然这件东西不是“戟”的形状,但我们还是叫它“铜戟头”这个名字。在我的回忆中,此物件总长在20厘米左右,在直刀刃的侧面又延展出约8厘米的刀刃,“铜戟头” 的宽面还有看不清的字迹。经过了一个早上的挖掘我们个个是又累又饿,这时同学三人便急促促地收起挖出的战利品回家去了。



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被本站转载的文章,对于原始作者及转载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

上一篇:淄河史韵-白兔丘古考(一)
下一篇:没有了
高傒文化园  联系人:高振 13475619705 站长:高子文 0533-7702904  邮编:255416 QQ:840795757 QQ群:888525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高傒文化园  电子邮箱:baituqiu@126.com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7008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