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渊源

姜太公简介(五)

时间:2012-6-13 18:53:50  作者:高傒文化园  来源:高傒文化园  查看:746  评论:0

  五、太公享年考略

  要想确定姜太公的享年,我们以为须待讨论的关键问题,实际上主要是三个:一是太公前往西歧投靠文王时的那一年,年龄是多大?二是那一年是公元前的哪一年?三是太公卒于何年?先谈第一个问题,《荀子·君道篇》里说:

  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非无便嬖也,倜然乃举太公于州人而用之,岂私之也哉!以为亲邪?则周姬姓也,而彼姜姓也。以为故耶?则未尝相识也。以为好丽耶?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浑然而齿堕矣。

  接下来,在《韩诗外传》里,亦有以为娇好耶,则太公年七十二,浑然齿堕矣等几乎完全相同的文字,不同的仅是把州人改成了舟人。再稍晚,《史记滑稽列传》里,也有类似的说法:

  《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逢文王,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修学、行道,不敢止也。

  由三宗史料可以看到,在荀况、韩婴和司马迁的心目中,太公见文王时的年龄,都是七十二岁。尤其是荀况,虽为赵人,但曾三作稷下领袖,其言必定源自齐人或齐典。那么,这一认定,能和其它有关的典籍相容吗?我们说,可以的。比如,《说苑》里有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⑻的话。《说苑尊贤》里有:太公望,故老妇之出夫也,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这里年七十钓于渭渚年七十而相周中的七十,因系整数,故可视其为约数。又如《尉缭子·武议篇》里有: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十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非武议安能此合也?这里所说的过七十余而主不听及遇文王,也是支持太公投靠文王时是七十二岁的。当然,不同的说法也有,主要是两种。一种是太公八十而遇文王,我们以为这种说法比较晚近,其中多有文学夸张的性质。如李白的《梁甫吟》里,就有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的句子,有论者也把其当着史料信从⑼,或是把姜太公时年八十有三当作史料应用⑽,就不足取了。二是有人主张“‘七十七十二七十余均非具体数字,乃我国古代表示至大无极的一种神秘数字⑾。落实到年龄上,如前所述,认为是古人用以表示年长的意思,并不能代表姜太公的年龄,太公当时的年龄应更小许多。我们以为,把七十二岁减少十岁,或者二三十岁,也许并不影响太公老骥伏枥的形象,甚至从生理上说,还更加合乎常情,比如牧野大战之时他可以更年轻些。然而,仅凭想象得到一个数字,既无新发现的史料支持,又和现有文献记载相抵触,恐怕也是不足取的。

  第二,是太公投靠文王的具体年分。据前面文王在位时间的讨论可知,机动的范围并不大,也就是文王被从羑里放归到其卒年,即公元前1056--1050共七个年头的初年或次年。因为,即使排除神话性质的同梦说⑿不论,参照《尚书大传》的羑里营救说、《楚辞·天问》的屠市偶识说以及《鬼谷子·忤合第六》的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等史料,都不难想象得到,太公和文王的相识,并非始于渭水之阳的鱼钓。《太公六韬》和《史记周本纪》里说的,太公和文王的初遇,是因文王做了一个梦,又经卜师占卜,结果果然在荒山野岸遇到了坐茅以渔的太公,是我们今天的人难以信从的。比较之下,还是宁可相信《史记齐太公世家》里的话:

  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周西伯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须密、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另外,在《说苑·指武》篇里,还有细节的记载: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先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讨论到此,初步的结论已经有了:即太公投靠文王之年,最大的可能应是文王从羑里回归的初年,即公元前1056年。这年他是72岁;72加上1056,姜太公应生于公元前的1128年。



本站除部分特别声明禁止转载的专稿外,其他文章可以自由转载,但请务必注明文章出处和原始作者。文章版权归文章原始作者所有。被本站转载的文章,对于原始作者及转载网站,我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果本站转载的文章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尽快予以更正,谢谢。

高傒文化园  联系人:高振 13475619705 站长:高子文 0533-7702904  邮编:255416 QQ:840795757 QQ群:888525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高傒文化园  电子邮箱:baituqiu@126.com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7008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