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其中一个儿子叫公子潘,当年争夺君位不成,此后处心积虑,暗蓄力量,齐孝公死后,公子潘便杀死孝公的儿子而自立,这就是齐昭公。齐昭公在位九年去世,齐桓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商人当年也参与了争夺君位,与公子潘一样,争位不成后,暗中结交豪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公子潘争位时,公子商人未得到机会,到昭公去世后,公子商人趁机杀死昭公的儿子而自立,这就是齐懿公,齐懿公即位后,骄气十足,残暴不仁,不久就被手下所杀。自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后,他的十余个儿子中,先后有五人登上君位,最短的公子无诡,在位仅三个月就被杀死,两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因为争位而先后被杀,由此可见,齐桓公因为后事安排不当,而导致的后果是何其严重啊。难怪古人慨叹齐桓公一生英勇,到头来却是没得到什么好的结果。不仅如此,还连累后世子孙争杀不休,死的死,伤的伤,导致齐国大乱数十年。就在齐国这数十年的内乱年代中,齐国的管、鲍、宁、隰等家族相继也走向了衰落,惟有可震慑外来入侵之敌的,只有靠高、国两大贵族的势力来维持。从此的齐国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衰败期。
千百年来,人们在盛赞齐桓公的丰功伟绩的时候,却很少提及他在传位问题上所犯下的过错,我们不是在苛求指责桓公,而是在对他霸业不能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感到惋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齐桓公不是神,他的争霸成功固然是他的胆略和气魄,以及他的不懈奋斗取得的,但更多的是与他拥有一个智慧的谋士—贤相管仲有着极大的关系,三国时的著名军事家诸葛亮未出仕前也曾常常自比于管仲,后人每提及古代贤相时也都提及管仲,可见管仲在齐桓公争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士,都必然有一群高智商、有真才实学的智能之士在辅佐他帮助他,当然别人的力量再大,自己不努力也是枉然,管仲再有经天纬地之才,没有齐桓公的重用和信任同样无济于事,因为管仲只是计划者和执行者,而齐桓公才是真正的决策者。所以管仲死后,后人这样评价桓公:“四十余年号方伯,南催西抑雄无敌。一朝疾卧牙刁狂,仲父原来死不得。”。
齐桓公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识人、用人、不疑人,所以齐桓公率先成就了霸业,开中国古代争霸之先河,但这不能掩盖他的其他弊病,齐桓公好色,争霸之初,也曾对管仲询问自己的这方面不足是否会影响争霸,管仲对曰:“无害”,桓公又问:“然则何为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复以小人参之,害霸”。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因为好色而误国外亡国,比之他们,齐桓公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毛病并未对他的争霸事业造成太大的影响,倒是他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上留下隐患,给后世带来不小的灾难,所以后来的历代历朝帝王都非常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在接班人的选拔培养上,子女的教育上都下了不少的功夫,实在培养不好的,宁肯舍弃也决不能影响帝业的传承。齐桓公对后世的安排警醒了后人,不能只注重眼前,要放眼未来,明天的事要提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