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重庆市人大原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高正卿的委托,我与高君志、高忠德三人要前往湖北麻城孝感乡寻根。
我们的祖先是元末明初从孝感乡迁入今重庆长寿的,这孝感乡是明成化8年前的行政建制,早已不复存在了,现在湖北有个孝感市,据某湖北人说:过去是麻城管孝感,现在是孝感管麻城,我们认为麻城就在现孝感市内。
2011年7月30日下午4时,我们从贵阳乘汽车,经湖南,历14个小时,于31日6时达到武汉,这里的确是大火炉,名不虚传,还不见太阳的影子,热气就串布到全身,蒸腾出满身热汗,把衣服、裤子沾在肉体上,火辣辣的发痒。拟赶快离开此地,到孝感市,可一看地图,孝感市和麻城分属两地,且方向不同,原来麻城已是县级市,属黄冈市所辖,经过分析,我们便往麻城市赶,乘汽车走老路,3个半小时到了麻城,“杜鹃花城欢迎您”的巨幅标语映入眼帘,联想到家乡毕节的“百里杜鹃”,和自己的祖籍麻城,便有回到家乡的感觉。
下车后不顾炎热,便开始打访孝感乡,可人们都说:“全市19个乡、镇、办事处,没有孝感乡。”下榻之后便想着明天先到地方志办公室了解。
8月1日,我们到麻城市政府,上到9楼,敲开地方志办公室的门,几个笑脸便迎了上来,听说我们是寻根的,很热情,又让座有泡茶。谈及孝感乡,他们便指着壁上的大挂图讲解:“元、明时期,麻城县共设四个乡,即太平、仙居、亭川、孝感,过去的孝感乡即现在的岐亭、宋埠、铁门、鼓楼等地”再看麻城市委、市政府致祖籍湖北麻城父老乡亲的一封信:
“亲爱的祖籍麻城的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谨代表中共麻城市委、市人民政府,代表家乡120万人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分布在巴蜀大地的各位乡亲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逝去的先辈们表示无限的追思和崇高的敬意!乡音乡情牵血脉情结,故乡故土盼游子回归,归来吧,入川进渝的麻城籍父老乡亲和兄弟姐妹们”。
看到此,我鼻子一酸,热泪盈眶。办公室拿出《寻根指南》和两本高氏家谱供我们查询,还送我一本钟世武、孙晓芬主编的《麻城祖籍寻根姓氏名录》和《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
按照他们的指引,我们先到原孝感乡区域的宋埠镇,骑龙村的支书高洪文接待我们,将我们的重庆家谱与他们的家谱核对,因年湮代远,无法考证。但“五百年前是一家”,高洪文盛情款待我们,并请来一些领导和本家高兴应等作陪。
下午,麻城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钟世武请我们吃饭,还邀高姓家门党校校长高学文、鼓楼办事处党委委员高景富作陪,大家对我们都很热情。饭后还领我们参观明代麻城到四川的移民始发地——高岸河古码头参观,一种祖先足迹、家乡情结牵引着我,使我情不自禁地在码头边捧了—捧河沙装在袋子里,带回贵州毕节。
8月2日,我们继续到福田镇寻根,镇里的中层干部高孝辉接待我们,虽家谱仍不相吻合,他在镇里仍盛情款待,福田镇的党委、政府领导都纷纷来敬酒。下午回到麻城城区,钟世武主任和高景富等带我们参观麻城移民博物馆,钟主任叫我为他们办公室写一幅字,内容是他定的,“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嘱咐我们明年四月间再回麻城览万亩杜鹃胜景,博物馆还要我留下一幅字,我联想到祖先当年因战乱而背井离乡及麻城的盛情,当即吟成古风一首并书:“寻根到麻城,主人太盛情。移民博物馆,令我欲断魂”。之后又引我们参观孝感乡乡都,即过去的乡府所在地,这里对文物保护工作做得非常好,古遗址有碑记、牌坊等遗物,我们在家乡的土地上留影纪念。棉花地里正绽放出红、白色鲜花,有的花下已长成圆形的大果,他们介绍说:这圆果里包着的就是白色的棉花,待鲜花凋谢后,棉花逐渐长成、绽放、收获。我们贵州毕节从未见过棉花的种植,感到稀奇,到棉花地里与棉花树留影。初开的鲜花是其先辈,待它们凋谢后,棉花就逐渐长成。用来象征我们及祖先,很相似,于是吟成诗一首:
“棉花地里忆先贤,前代凋零后竞妍。
待到子孙繁衍日,祖人不见剩家园”。
晚上高景富请吃饭,有市委办领导小戴及钟主任等作陪,席间觥筹交错,一个个的脸都喝得像麻城的万亩杜鹃和毕节的百里杜鹃一样红,他们请我们来年四月间到麻城,我们请他们来年四月间到毕节,都是赏杜鹃,当然两地的杜鹃花都会相互媲美。然而几千里大路,要成行的确很难,座上又吟成诗一首:
“杜鹃林带赏鲜花,毕节麻城是一家。
四月子规啼叫日,相思两地绽奇葩”。
8月3日上午钟主任亲自送我们到麻城火车北站,并为我们买了到武汉的车票,又赠送几份麻城特产。这次麻城寻根之行,虽未寻到亲支系,但麻城人的盛情使我深深感受到:同是炎黄后,华夏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