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文化 纪实文学

历史名臣高敬仲-白兔丘古考(二)

时间:2012-6-10 14:38:04  作者:高傒文化园  来源:高傒文化园  查看:685  评论:0
    高傒,号白兔,谥敬仲,书称高子。姜齐宗亲齐文公之子公子高,封于高邑(山东禹城)。按照周朝宗法制度,“大宗”和“小宗”有严格区别,诸侯嫡长子是大宗,其他公子是小宗,没有继承权的公子三世以后就出公族另立门户,不得与公族同氏。公子高之孙傒遂取“王父(祖父)之名”为氏,创立了齐国高氏。高傒生于周平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28年),卒于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寿91岁。因迎立和辅佐齐桓公有功,封邑于卢地(山东长清县西南)得以世袭上卿。《左传?杜注》云:“国子、高子天子所命,为齐守臣,皆为上卿。”迎小白于莒,有立国之功,《史记?齐太公世家》载:“乃雍林人杀无知,议立君,高、国先阴召小白于莒,高傒立之,是为桓公。”《临淄县志?宦绩》称:“桓公自莒返国,傒与国氏,实为内主。”桓公即位,高傒权居三分,《管子?小匡》载:“国设三军,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国语?齐语》云:“士商十五乡,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高傒不仅在内主军、主政,对外并曾代表桓公安乱称盟诸侯。《国语?齐语》载:“鲁有夫人、庆父之乱,二君被弑死,国绝无嗣,桓公使高子存之。”《公羊传》同载:“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存鲁,鲁人至今以为美谈,犹望高子也。”对此,《谷梁》评曰:“高子能深执忠臣之义,勉其君以霸。因事制宜,立僖公而盟之,鲁国遂安。以此见,权在高子。高子之为人臣,忠也,从义不从命矣。”高傒平鲁乱立僖公而安鲁,是奉命行事;但盟会以礼当是诸侯国君主间或由君主授权人的事,高子未得桓公授权“立僖公则盟之”,与盟是违礼的。然而《谷梁》却没有指责他违礼,而称之谓“因事制宜”,这样做对安鲁更有利,并能睦邻,是“从义不从命”之举。从这里我们既看到了高傒在齐国内位之高、权之重,又能理解他“深执忠臣之义”之心。从而,得到了桓公的信任,国人的拥护,历史的赞许。诗赞:“春秋五霸桓公时,军政名臣高敬仲。拥立桓公成霸业,年过古稀立孝公。当年威师齐风展,九合诸侯霸业成。匡扶鲁国人称赞,犹望高子留芳名。忠德信义传天下,德高望重国人敬。立君监国功显赫,天子赐封世袭卿”。良好的诗篇颂扬了高傒平生的功德伟业。在一次齐上卿功业论谈会上,山东省佛教副会长王若之大师用二十二个字浓缩了齐上卿的盖世功德“崇德重才拥立桓公经伟手,辅君助相成就霸业砥柱功”。由此可见齐上卿高傒在春秋史上是位德高望重、身受国人敬仰的匡世名臣。
    高傒是姜太公第十一世孙。齐八世国君文公赤之子,曾被封于高邑,人叫公子高,即是高傒的祖父。高傒据《周礼祖治》中的宗法制度以其祖父之字高为氏,故而高傒就是后世高姓的始祖。另据姓氏考证,高傒也是卢氏、柴氏的祖先。高傒因迎立齐桓公有功,被齐桓公赐食邑于卢(今山东省长清西南)。高傒子孙有居卢者世代以卢为姓,此正是卢氏之由来。2000年6月18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来山东寻根问祖,先去了长清,后又来临淄敬仲镇白兔丘拜谒了高傒这位卢姓先祖。柴姓的先祖是高傒的十世孙、高昭子高张之孙、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高柴。高柴之孙柴举,以祖父的名字“柴”为姓,世代相传。
    高傒逝世后,葬于齐城以北20里,齐燕大道交通要塞和淄水之滨。以示来往燕、戎之商客,也表国人之敬畏。高傒墓冢东近淄水西临齐燕大道。南览齐城京都,北临齐北接燕地之平原,建在距齐燕大道高六七米的丘陵地带,所以从齐燕大道上看去显得高大巍峨。以高傒之号“白兔”而得名的白兔丘庄,就建立在墓冢北邻(现白兔丘庄已向西向南迁移百余米)。上世纪60年初高傒墓高约7米,东西宽约45米,南北长约40米,周围长约180米。70年代农业学大寨填沟造田时南侧和西侧分别挖去了七八米,至当前墓高约5米,东西约23米,南北约25米。


高傒文化园  联系人:高振 13475619705 站长:高子文 0533-7702904  邮编:255416 QQ:840795757 QQ群:888525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高傒文化园  电子邮箱:baituqiu@126.com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7008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