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

《渤海高氏通史论丛》高姓迁居台湾

时间:2010-6-1 15:46:06  作者:高傒文化园  来源:转载  查看:757  评论:0
    高氏人迁居台湾大多从福建出发,在台湾的高氏业绩辉煌。高氏人迁居台湾的时间,是在公元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明末崇祯年间,因福建大旱,福建巡抚熊文灿和郑芝龙招募灾民数万人,每人给了银两,三人给一头牛,到台湾开荒种地,有高氏族人随同前往。公元1624年和1626年,荷兰与西班牙殖民者分别入侵了中国台湾的台南和基隆,公元1624年荷兰人打败了西班牙人,独占台湾。清军入关南下以后,郑芝龙降清,其子郑成功则坚持抗清。公元1661年郑成功率两万多人,乘数百艘战舰向台湾进发,于次年打败荷兰人,收复了台湾。为了保障给养,郑成功让军队进行垦荒屯田,还鼓励沿海居民渡海到台湾开垦荒地。清政府为了对台湾进行经济封锁,在沿海地区实行“迁界”政策,使许多农民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由于受到郑成功移民政策的鼓励,有数十万不愿迁到内地的沿海居民东渡到台湾垦荒种地。闽南高氏也有人东渡去台湾。
    公元1683年郑成功之孙郑克塽降清后,福建沿海居民又掀起了东渡台湾垦荒的高潮。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福建人高钟泽等开垦今台北深坑乡。十年后高槐青由深坑迁至顺寮,开垦发达、阿柔埔、麻竹埔、枫子埔等地。乾隆初年,有福建安溪人高德意开垦台北县平溪乡东村,高飞开垦砥村,高业开垦台北深坑乌涂村等地。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有国子监生高启辉在新园里建仙隆宫。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有福建同安人高时荣在今台南设立“鼎美号”商铺,经营糖业,终成巨富。公元1949年国民党溃逃至台湾,不少高氏官兵遂在台湾安家立业。据统计,现在高氏在台湾属三十大姓之一,大部分聚居在台北一带。
    据史籍《汉书》记载,早在汉朝,中国已有使臣到达南洋海域。唐朝时,已有不少人散居在南洋各地,当地居民称他们为“唐人”明朝初年,为了发展与南洋、西洋各国的贸易联系,明政府从公元1405~1430年先后七次派郑和率领巨大的贸易船队下西洋,发展与各国的贸易往来。郑和下西洋时,在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一带已有华侨数千人;爪哇岛上的新村,原本是一片沙滩,由于中国人的定居开发,此时已成为千余家的华侨聚居的村落。郑和下西洋以后,南部沿海居民到南洋各地谋生的就更多了。到了明末,仅吕宋(菲律宾)就有华侨数万人,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华侨也很多,各有数千人。在众多的南洋华侨中有高氏族人,这些高氏族人多为福建、广东沿海高氏的后裔。
    据《台湾省通志》记载:清政府收复台湾后不久,福建太平高氏各派就先后入台,择地垦辟,定于淡水,聚族文山一带(今景尾、新店等镇)。他们成为人垦地高氏的始祖。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高钟潭从福建入垦淡水县拳山堡万顺庄深坑(今台湾台北深坑乡)。
    清乾隆初年(公元1737年前后)福建安溪人高培皤入垦今台北县景尾镇景仁、景南二里。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高标印与方、刘二姓入垦台北县木栅乡头廷村鱼衡子。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福建安溪人高德意人垦同县平溪乡东势村,后又与高飞入垦石底村。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高举人垦今台北县深坑乡乌涂村四份子。
    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有高某居凤山,捐建县学明伦堂。
    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高资深入居今屏东县板寮乡。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高启辉倡建新园里山隆宫。
    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福建同安人高时荣人居台南府大西门外顶南河街(今台湾台南)经营糖业。
    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高苏达人居风山县,后被列名于“新旧捐银襄事姓名碑”。
    今日台湾的高氏,已是台湾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清朝至今数百年的移民与繁衍,到今天,高氏已是台湾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台湾的一千零二十七个姓氏中,高氏占第三十位,有六千多户,其中台北县最多,几乎占了高氏的三分之一。<


高傒文化园  联系人:高振 13475619705 站长:高子文 0533-7702904  邮编:255416 QQ:840795757 QQ群:888525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高傒文化园  电子邮箱:baituqiu@126.com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7008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