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朱元璋义军几十万,先后与元军奋战十三年之久。山东一带是两军对垒地主战场,时年两军争战、倭寇袭扰、灾荒瘟疫连连、百姓残遭涂炭。致使山东一带居民大量迁往外省地谋生。这就是造成山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登基以后的第一年,明王朝就提出“赈恤中原贫民” 的政策。朱元璋诏喻大臣们说:“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于水火”。 提出“避乱民复业者,听垦荒地,复三年,鳏寡孤独疾者,存恤之” 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免征田租新政策等安扶山东一带灾民。据《明、史》记载,朱洪武颁诏,从山西、河北一带居民稠集区迁民于山东。据资料显示至洪武四年,山西、河北徙入山东居民已达三万五千余户。另据《明史》记载,朱棣登基后又连续三年从山西、河北及长城一带三次大规模的移民山东。据记载,当时的移民机构就设在山西洪洞县的广济寺内。所有的移民都在此领取迁证和川资,不过这些移民并非都是洪洞县人,而是尤以洪洞及附近地区居多而已。因广济寺内有棵大槐树,树上有个喜鹊窝,移民临行前或者在此相互倾诉别恨离情或采集槐种包藏,以供立村时栽种。故,山东各县有不少的谱牒、碑碣中多有始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 大槐树底”、“ 老鹊窝”、“ 老鸹窝”、“ 老鸦窝” 的迁居记载。这就是明、洪武年间移民迁徙山东的实际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