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专刊

高傒墓历史纪实资料整理(五)

时间:2011-6-17 8:14:22  作者:高傒文化园  来源:高傒文化园  查看:359  评论:0

  神庙传奇  善恶有终

    功德无量  后人敬仰

齐上卿高傒的墓冢相传着太多的感人故事,当回想起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时却无不令人回味无穷。人们的灵魂就是在这朦胧的回味中,滋生出一种真诚的信念和美好的精神寄托来。一位宗教老友告诉笔者:“人的灵魂尽管怎样的扭曲,但最终还是以正义战胜邪恶而成定局……,”。这一点也恰好说明了人在死亡以前为什么还有忏悔的意识,甚至有人说“人死后仍有其灵魂的存在”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说人活一世没有忏悔可言,也没有灵魂所寄托,那这个人本身就属于人之类别。下面又是高傒墓传奇中的几个片段,笔者仅此随笔简聊片段供大家阅目心思。

   (一)晚清光绪年间(约18901898)。白兔丘来了四位不速之客,据说来客中还有一位姓耿的人,人们叫他耿去病。因为,白兔丘街南头(高傒墓以北)耿姓人家是大户家族,因此,这段故事耿氏家族更是记忆犹新。相传,来客是直隶省大名府人,他们是专程来村上找人的。来客所找之人称其为“槐老伯”,他们也只是知道槐老伯住在山东省临淄县白兔丘庄南门外,具体叫什么名字来人根本就不知道。大名府来客在白兔丘一连找了两三天,不但没有找到槐老伯,就连姓槐人的这个“姓“都没找到。这也难怪,白兔丘是个大庄,再加上外地来此地做买卖的人多,一时找不到人也并不为奇。这天中午四位大名府来客没找到槐老伯反而身体也累了,就在白兔丘南门外(高傒墓则)齐燕大道路旁的杨树下休息。因为几天来的疲劳,不一会儿几个人就都睡着了。后来据一个年长的客人回顾说,他做了一个梦,但他随后又否认说不像是在做梦,他讲道:“当时只听有人在说话,但是,的确没有见到说话人的身影。只听有人说‘你们来找了三天了我也知道,我对你们那儿的人早就说过,不要到山东找我,你们却把我说的话全忘了。你们的心我知道了,你们就回去吧’,就是这几句话把我惊醒了”。年长者接着说:“这时我赶紧叫起他们三个来,四下看了看也并没有见到别的人,我又把刚才所发生的事向大家说了一遍,最后大家也没有什么好的注意,只好决定返回大名府去”。就在这时年长者说:“咱们既然要走了,我们就去崖上庙里助把香火再上路吧”,大家依然顺从了长者的意见。四人来到高傒墓顶上“观音庙”内,见没人看守庙堂心里也算自然,每人便随手从身上取出了几个铜钱塞进了功德箱里,长者领头四个人便下身跪拜了观世音菩萨。当四个大名府客人拜了菩萨走出庙门时,竟出现了一桩神秘奇特现象。只见庙堂东南侧的大槐树的树干上、树枝上出现了一层层的荞麦皮,这时长者叫住伙伴们不用分说跪地叩拜,并诚恳的向老槐树许愿道:“我们回去后告诉乡亲们,不忘“槐树神仙”的恩德,每年来此供奉香火,感恩您的救命大恩”。说罢,四位直隶大名府客人再次拜过“槐树仙”后姗姗离去。

    直隶大名府客人离了高傒墓上的庙堂,一路北行直奔下榻的“青龙街驿馆”,不用分说四位乡客已是被老槐树的事感动不已。这一消息随即也传到了乡绅和地保的耳朵了,当时白兔丘时任地保叫燕清旺,有名的乡绅叫徐锦修,他们去了“驿馆”找到大名府客人打探究竟,在酒饭之余来客中那位年长人便一一倾说出一段“槐树仙”赈灾的故事。年长人很是仔细地对大家讲道:“直隶大名府一带连年非旱即涝,种什么庄稼都不长,一连几年来都没得收成。前年夏天有一位鬓发花白的老者来到我们大名府街头,只见老者拿出一只看似不大的青色布袋,并善言善语地对我们说:‘口袋里装的是荞麦种子,是赈济您们灾民的’,随后很是细心的教我们怎么种、怎么管、怎么收、怎么吃等的。几天来我们见老伯慈眉善目、气质非凡,特别使我们留意的是他那只看似不大的口袋,荞麦种出去的倒也不少,可口袋里的荞麦种子却并不见少。有人好奇的问老伯是那方贵人,可老伯不肯实情相告,最后我们大家只好跪在老伯面前,老伯才告诉我们他是山东省临淄县、白兔丘庄南门外,老伯说他姓槐。而且,槐老伯也一再嘱咐过我们不要到山东来找他,可是人是有良心的,这不我们种了槐老伯赈济给我们的荞麦种子获得了好收成,这两年我们的日子也好过了起来,乡亲们一致推举我们来庄上找槐老伯,想报答当年槐老伯的救命之恩。真没想到,我们找的恩人竟是贵庄上庙前的‘槐树神’”。长者说罢起身就要向地保和众乡亲施礼相拜,却被大家动情的拦了下来。这就是晚清时期,发生在我们白兔丘“槐树仙”到大名府赈灾故事的传说。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高傒文化园  联系人:高振 13475619705 站长:高子文 0533-7702904  邮编:255416 QQ:840795757 QQ群:888525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高傒文化园  电子邮箱:baituqiu@126.com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7008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