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文化 纪实文学

白兔丘古建筑群与庙会-白兔丘古考(五)

时间:2012-6-10 14:40:10  作者:高傒文化园  来源:高傒文化园  查看:750  评论:0

    白兔丘驰名于一方,除了占居齐城北门户和齐上卿高傒墓风水宝地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白兔丘庙会”。
    白兔丘周代立村。因高傒号白兔,故其墓也叫白兔丘。高傒乃周天子所命监齐上卿,在齐桓公时期,其权位仅次于国君,故去世后丧葬崇隆,驻有大批卫士护墓。这些卫士带家属定居墓北,世代相沿,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村落——白兔丘村。于1970年元月在敬仲镇白兔丘村东高傒墓以北约100米处,出土了春秋时期青铜兵器“高子戈”一枚和青铜宝剑一把,这是当年护卫高傒墓兵士留世的重要见证。
    高子戈1970年于敬仲镇白兔丘村高傒墓附近出土。有长方穿四,阑侧二,援后上角一,内中一穿。援近穿处有阴文“高子戈”三字。长29厘米,宽2.7厘米。现藏于齐国历史博物馆。
    白兔丘村和高傒墓乘南北向连为一体,东近淄水,南北和西面都是大沟环绕着,齐燕大道串过白兔丘南北寨门经“青龙大街”垂伏于白兔丘南北的沟底之中。白兔丘的地势较高,在淄河发大水时,四面一片汪洋,而上卿墓与白兔丘庄却如孤岛独立,安然无恙。据考证,村中那条青龙大街,无论是何处风向、风有多大都刮不起尘土来。南门叫朱雀门,原有阁楼,叫南阁子,早已毁坏,仅余门洞。北门是玄武门,叫北阁子,上面建高大巍峨的真武殿,气势宏伟。北阁子拆除时曾发现唐贞观年间之残碑,清代进行过大修。殿前东南角有钟楼,内悬一个大铁钟,撞击时声振数里。殿周围有挺拔直立的古柏数株,正南为大影壁墙,北有接殿通廊,东西砖花墙围护,颇为壮观。殿基下有几十米长的砖石砌的门道,由青石铺地面,盛夏之时,门洞内凉风习习,村民多在此乘凉,行路人也在此歇脚。出了北门,有三座不同方向的砖石砌的立交桥,一大桥洞面撑南北(齐燕)大道,另两洞面撑往东北和西北,桥上都设有砖石栏杆围护。东西崖头广场上有三官庙和麦姑庙。每当夏秋之季,淄河洪水暴发时,河水从高傒墓南的大沟(叫猪草沟)流入,充满白兔丘村各沟渠,由户王庄前一直向东,穿过立交桥洞再入淄河。人们这时多集于桥上,扶栏观水,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站在立交桥上眺望北阁子上真武庙,高大壮观,气派非凡。当登入真武庙院台向北望去,齐北大平原一望无际展现在面前,使人沾沾自喜,有点心旷神贻的感觉。不由自主的使人连想起当年齐桓公君臣称霸时那不可一世的豪迈之气。
    村中间有条垂于“青龙大街”的西向大街,村上人称为“西巷子”,大街的中段北侧建有文昌阁、药王庙等明代建筑物,由于“西巷子”通向西寨门,外来客商络绎不绝,从而带动文昌阁和药王庙香火之旺盛。
    白兔丘最大的亮点就是庄南头齐上卿高傒墓景区。据考证,高傒去世后,安葬在距国都以北20华里的高丘之上。高傒墓东临淄河,西傍齐燕大道,高大巍峨,气势峻伟。据传,唐贞观年间在高傒墓顶上建有三间观音庙。另据传说,在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8月淄河上游大雨数十日,淄河洪水泛滥成灾。在我们这里的淄河东岸有个村庄叫石门亭,被突入其来的山洪侵袭了多半,造成了重大的人畜及财产损失。而淄河西岸的白兔丘则有惊无险,其因就是人们都跑到了庄南头高傒墓冢之上的观音庙和庄北头的真武庙里。正是高傒墓冢和庄北头的真武庙解救了这一方百姓。乡亲们为了报答高傒墓的救命之恩,自发捐资对高傒墓冢进行了全面的修护。并以高傒墓为依托在墓顶和墓下的丘台上,分别修建了观音庙和关圣帝庙。对唐以前的观世音庙堂进行了装修,并为观世音塑像替换了金身。在墓顶上观音庙西侧建造了三层六角飞檐式的魁星阁楼,和半封闭式红柱青瓦的南北走廊。在东侧是土地神庙,东南角是钟楼和禅房,还有一棵粗大的古槐树。寺院南面是朝南的朱红大山门。寺院的四周全是用青砖墙体护围着,特别一提的是,魁星阁楼内有一尊魁星神像,魁星神像左腿向后翘起半拳曲着,右臂高举手拿一只铁筆,人们用手拨动一下就会自由的转动。但不论怎样转动在神像停下来时,他总是朝向东南方向。据老人们讲,这尊魁星神像是一位“考神”。上早年间赶考的举子和求学的学子见他必拜,以求考神保佑举子和学子们带来好的运气,从而使莘莘学子在科试中产生一种期望感和信心感。



高傒文化园  联系人:高振 13475619705 站长:高子文 0533-7702904  邮编:255416 QQ:840795757 QQ群:8885258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高傒文化园  电子邮箱:baituqiu@126.com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700858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