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傒公墓冢址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鎮白兔丘村东(因村庄规划墓址与原载址有所变动)淄河西岸。(敬仲鎮及白兔丘村均为纪念齐上卿高傒而以高傒之字号而得名)。文革前,墓高七米,周长约180米(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高傒墓冢虽经历了两千六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仍巍然屹立,标志着高氏家族仍旧依然繁荣昌盛。
高傒:号白兔,谥号敬仲,世称高子,系姜太公第十一世孙。春秋时期齐国之贵族,封食于卢邑(今山东长青西南),高傒公乃高姓之得姓始祖,渤海高之太祖,其子孙所居卢者以卢为氏,故有高卢共宗一说。其他繁衍姓氏还有柴姓、高堂氏等。
傒公被周天子赐封为监齐之上卿,且在齐国具有很高的名望和地位。他身历四朝,拥扶齐桓、孝两代齐国国君。诗赞:“春秋五霸桓公时,军政名臣高敬仲。拥立桓公成霸业,年过古稀立孝公。当年威师雄风展,九合渚侯霸业成。匡扶鲁国人称赞,犹望高子流芳名。忠德信义传天下,德高望重国人敬。立君监国功显赫,天子册封世袭卿。”
公元前686年冬,无道的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齐主。公孙即位名不正言不顺且更是昏庸无道,随后引起宫庭大夫的公愤。于公元前685年(无知自立的第二年)公孙无知又被雍廪人偷袭所杀。在众大夫商议立齐主之季,高傒抢先从莒国迎公子小白入齐并与同朝上卿大夫国氏拥立为齐国国君。公子小白就是春秋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国君齐桓公。时年鲁国听到齐国无君,便急忙护公子纠回齐争夺君位,并在乾时(今山东沂水一代)引发了一场夺储之战。上卿高傒力主应战并亲帅大军击败鲁国军队,迫使鲁国接受了齐国提出的所有条件,其中包括交出管仲处死公子纠等要求。史学家评:“如果齐国没有上卿高傒,齐桓公是不可能成为齐国国君的,其因是按“宗法制度”长子齐襄公诸儿死后理应是次子公子纠接位,而公子小白是三子,是轮不到他来继齐国君位的。只有打破这种以长幼继位为序以储君个人之德才而论,才有小白继位的份。当然,这里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因素另立储君的可能。
齐桓公即位后励精图治,任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能人,高傒就是其中人才之一。《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即得管仲与鲍叔牙、隰朋、高傒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史考,桓公时期管仲治理齐国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三其国五其鄙”, 即“制国以三分国都,五分鄙野”。 国设三军,有中军之鼓,高子之鼓,国子之鼓。设士商十五乡,齐桓公帅五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国子即国懿、高子就是高傒)。高傒以监齐上卿和齐国内主的地位和身份辅助齐相管仲,使齐桓公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霸业”之大功,这就是颂扬高傒公“崇德重才拥立桓公经伟手,辅君助相成就霸业砥柱功” 的精辟赞誉。
公元前659年上卿高傒受命帅南阳之甲3000平鲁之乱,确立了鲁僖公的鲁国君位,并帮助修复了鲁国都城从鹿门到争门的城防。高子帅军安鲁定盟,在历史上被成为美谈,鲁人“犹望高子” 之典即出于此,以此表达鲁国人民对齐上卿高傒安鲁平乱的衷心感戴。